网站地图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栏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IV类高峰学科建设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参与承担上海市教委材料科学与工程IV类高峰学科建设,是我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高峰学科建设具体工作依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由工学部负责实施。同时,整合高原学科和校重点学科相关的资源,以工学部热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主要服务于能源领域的新材料制备与应用。

  第二条 学科研究方向

  本学科瞄准国内外热功能材料研究前沿,在以下四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1.能量吸收与传递:具体的研究包括导热复合材料、隔热节能材料、高效吸热材料等,主要阐明热能吸收与传递特性,为设计各类高导热材料提供理论和试验支持,推动产业化进程。

  2.能量转换与存储:具体的研究包括热电转化材料、光电-热电耦合发电体系和相变存储材料等,主要阐明能量转换与存储过程中能量的获取、迁移、转化、利用的效应和规律及在高效利用能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有效途径。

  3.热管理与监控:具体的研究包括热能监控系统、热管理材料和热敏感材料,研究热管理系统与界面热传输的微观机理,开发热能监测用相关系统、材料与器件以及新型热敏感材料,研究热量实时监测对热量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4.石墨烯热功能材料:具体的研究包括石墨烯规模化生产技术、表面改性及复合、产业开发及应用等,充分发挥石墨烯材料高比表面积、高传导能力、易制备成膜、柔韧性好的优异特性,开发石墨烯应用的共性技术。

  第三条 学科实现目标

  本学科旨在解决社会和科技发展中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围绕新能源材料这一领域,聚焦于热功能材料方向,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强调创新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按照高起点、高水平、有特色、重实效的标准,研发出能满足节能环保需要的新型热功能材料与节能技术。通过2018-2020三年建设,构建具有较高国内外影响力的热功能材料领域学科队伍和热功能材料国际联合中心平台;以该中心为依托,在能量吸收与传递、能量转换与存储、热管理与监控以及石墨烯功能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在热功能材料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章  建设任务

  第四条 国际化高水平学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青年才俊、校内优秀团队成员以及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等国内外学者到联合中心开展研究工作,组建国际化研究团队。学科通过汇聚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出若干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优秀管理才能的领军人才,促进我校优秀拔尖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建立中心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制度,保持一定规模的国际/国内流动研究人员。打造若干个特色学科团队。加强研究生培养,力争2020年获批“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

  第五条 开展前沿技术科学研究

  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利用本校在热功能材料方向的学科优势,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联合国内外专家,开展国际和区域性的科研合作项目;支持青年学者的原创性研究,持续产出具有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在热功能材料领域形成一定国际学术影响力。

  第六条 强化国际学术交流

  强化与国际知名大学相关学术机构的合作关系。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关系。承办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合作高校之间互相派遣研究生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共同署名撰写研究论文,向海外合作高校派遣访问学者。

  第七条 协同承担上海市教委高原学科建设

  围绕学校承担的上海市教委“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II类高原学科建设目标,在“再生材料高值化利用”的研究方向上开展科学研究,协同推进学校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第八条 支撑本科专业建设

  本学科将全力支持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热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向本科生开放,把学科基地打造成学术研究和本科生培养的基地等,充分发挥学科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

  第三章  管理及运行组织架构

  第九条 高峰学科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两个工作组:学科建设工作组和行政管理工作组。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组的职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重点学科、IV类高峰学科和高原学科的材料方向建设工作,包括学科团队科研方向确定、成果考核、人员引进规划、重点支持方向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组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研究方向负责人、学科秘书及相关教授组成,设组长1名、执行组长1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行政管理工作组的职责:学科方面的行政协调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组的人选由工学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

  

  IV类高峰学科

  高原学科材料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校重点学科

  热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高峰学科下设4个学科方向,每个方向下面可设1-2个研究团队,校重点学科成员自然为高峰学科成员。另安排一名教师担任学科秘书。
  第十条IV类高峰学科团队运行组织架构和职责

  方向带头人的职责:在学科布局的框架下,掌握本方向国内外动向,制定研究发展方向,负责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团队带头人的职责:在学科布局框架下,明确团队发展方向和目标,负责人才引进、课题申报、国际合作、经费预算、研究生培养等。

  学科成员(研究骨干)的职责:在方向带头人指导下,完成团队建设项目、开展基础科研并发表高水平论文、积极申报各类省部级以上课题、指导或协助负责人指导研究生等。

  高峰学科依托热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经过遴选后,符合条件的学科团队可以进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进入中心的总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校内外)。进入中心的团队实行项目负责人-双PI制。

  第四章 绩效和奖励

  第十一条 高峰学科绩效方案

  高峰学科团队成员的绩效与高原学科绩效相结合,校内学科团队成员的绩效工资主要由国家工资、工学部普通绩效和高峰学科特殊绩效三部分组成,对于团队负责人和研究骨干,实行弹性坐班制,普通绩效与学部其它专任教师相同。两年内的新进人员、专职科研人员,实施行政坐班制。对于两年内的新进人员实行首保期,工学部给予发放平均绩效。

  高峰学科特殊绩效依据其对高峰学科的成果贡献给予发放,所有成果必须标注。如果单独标注高峰学科,仅享受高峰学科绩效。如果同时标注了高原学科,则按高原学科绩效标准从中给予补足。

  Ⅳ类高峰学科成员成果需标注单位“上海材料创新研究院,上海,200444(Shanghai innovation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hanghai 200444, China)”成果需符合高峰学科建设内容及研究方向,成果署名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第一单位且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不能重复计算),成果认定由学科建设工作组讨论确定。

  第十二条 高峰学科奖励方案

  高峰学科奖励重点面向高水平论文。为了有利于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高水平论文应切合学科重点支持的方向,由学科团队负责人遴选出该领域内的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分为A类和B类期刊。学科团队成员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学科将予以奖励。

  第十三条 生效日期

  本细则由校长办公会议批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四条 应用解释

  本细则由高峰学科建设工作组和高峰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作组负责解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学部

  2018年5月3日

  附件

  1、高峰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作组

  2、高峰学科建设工作组

  3、科技论文(SCI论文)奖励分类标准表:

  附件1:高峰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作组

  组 长:曹建清

  副组长:陆虹 解丽丽

  成 员:朱志刚 于伟 祝向荣

  附件2:高峰学科建设工作组

  组 长:徐海萍

  执行组长:于伟

  成 员:王金敏 王利军 朱志刚 吴子华 陈立飞 王继芬 祝向荣

  附件3:科技论文(SCI论文)奖励分类标准表:

  A类期刊名称

  B类期刊名称

  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Solar Energy

  Applied Energy

  Renewable Energ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s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