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栏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2020年秋季开学工作方案

  为有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秋季开学工作,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学校平稳运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668号)和上海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秋季开学工作指南》的通知(上教委办【2020】13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秋季开学工作方案》。

  秋季开学方案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巩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局面,落实“四早”防控措施,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及时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动态,做好突发应急处置,确保新学期学校平稳运行和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健康。

  一、开学时间及学生报到安排

  (一)师生基本情况

  学生情况。秋季开学学生总人数预计13349人。其中,新疆学生155人(不含新生);境外留学生41人(不含新生)。

  秋季学期学生人数预测表

  序号

  学生

  老生

  新生

  总数

  备注

  1

  研究生

  219

  150+20

  389

  20联合培养研究生

  2

  本专科生

  8868+206(专升本老生)

  3475(计划数)

  12549

  新生录取工作进行中

  3

  专升本

  227(录取数)

  227

  4

  预科生

  /

  49(计划数)

  49

  5

  留学生

  82

  30(计划数)

  112

  新生录取工作进行中

  6

  计划外增加

  23

  23

  新生录取工作进行中

  合计

  9373

  3954

  13349

  在编在岗教职工情况。学校目前在编在岗教职工1119人。无中高风险地区教职工。

  外聘后勤服务员工情况。学校目前外聘后勤服务员工356人。无中高风险地区员工。

  (二)开学时间

  2019-2020学年夏季学期教学周2020年9月7日(星期一)开始。教职工自2020年9月4日(星期五)起上班。

  2020——2021秋季学期9月28日开始。

  (三)学生报到安排

  老生和新生分期分批报到。9月7日:本科大四、研二、研三学生报到;9月8日:本科、专科大三学生报到;9月9日:本、专科大二学生报到;9月13日,研一新生报到;10月7日,本科新生报到(含专升本新生);10月8日,专科新生报到(含预科班)。

  秋季学期学生注册报到日期及报到人数预测

  序号

  报道日

  报到对象

  预计报到人数

  备注

  第一批

  老生

  1

  9月7日

  本科大四、研究生二、三年级学生

  2904

  2

  9月8日

  本科大三、专科大三年级学生

  2981

  3

  9月9日

  本科大二、专科大二年级学生

  3294

  小计

  9179

  暂按扣除新疆学生测算

  第二批

  新生

  4

  9月13日

  研究生新生

  150+20

  5

  10月7日

  本科新生、专升本

  2575+227

  录取工作进行中,按招生计划数暂估

  6

  10月8日

  专科新生、预科生

  900+49

  录取工作进行中,按招生计划数暂估

  7

  其他

  23

  小计

  3944

  扣除留学生(新生)

  合计

  13121

  (四)学生返校报到要求

  来自或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境外留学生暂不返校。目前学校新疆学生(老生)155人,其中新疆中高风险地区30人,暂不返校;新疆低风险地区125人,如当地允许且未途经新疆高风险地区的,可以返校,做好“一人一策”返校方案,专人负责,摸清返沪路径与时间。学校境外留学生(老生)41人,暂不返校。采用网上注册报到。

  来自或途经过去21天内从疫情中高风险调至低风险地区的学生,符合要求的,可以返校。目前,学校老生暂无来自或途经过去21天内从疫情中高风险调至低风险地区的学生,如后续有此类情况,学生返沪后在学校校外隔离区域进行7天健康观察,期间安排1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申请返校,入校后继续进行7天自我健康管理。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

  对于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为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的学生,暂不安排返校报到,直至康复后1个月且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可以申请返校。根据学校每日一报统计数据,目前老生中暂无此类现象。要求学生提供真实情况,如后续发现,暂不安排返校报到。

  返校报到前要求。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开学前,学生原则上不得提前返校,确因特殊情况需提前返校,必须经学校审核同意。老生继续做好健康每日一报,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新生提前14天开展自我健康观察并进行健康申报。

  学生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身体不适症状者,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凭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返校。要求学生返校前备好足量的口罩,做好速干手消毒剂、体温计等个人防疫物品的准备。学生返校途中注意自行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做好手卫生,减少与他人的交流与接触。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妥善保存返校旅程票据信息,记录乘车时间和登车地点,以配合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返校报到当天要求。报到当日,学生凭校园卡或身份证、健康码绿码入校,并接受体温检测。无法提供有效健康证明的学生,需要在校外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返校。公共交通来校学生按要求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护;自驾车来校学生,要求轻装简行,自驾车不进校,陪同人员原则上不进校,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陪同进校的,按照限人数、限时间和提前报备的原则,控制进校人员数量和逗留时间。陪同人员需完成进校前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核酸检测阴性,并做好进校后个人防护措施。报到学生如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在临时隔离区等候,由学校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学生进校后应进入宿舍,并及时向辅导员发送定位,报备确认已到校。不按指定日期返校的情况、未佩戴口罩或者拒不接受体温检测的学生,学校将按照要求拒绝其入校。

  开学前,学工部门将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以及学生返校要求通知到每一个学生。

  二.教职工返沪返校工作安排

  9月4日起,教职工上班,9月5日、9月6日上班。除在境外人员、法定休假人员外,原则上返校工作。

  教职员工至少在开学前14天返沪,开展自我健康观察,继续做好健康每日一报。

  对于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教职员工,须持健康码绿码或有效健康证明返校,并做好14天的自我健康管理;无法提供有效健康证明的教职员工,需要在校外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返校。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来自或需要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教职员工,在该地区恢复低风险级别之前暂不返沪。如有个别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沪的教职员工,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防控要求,在校外实施14天健康管理,实行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方可申请返校。

  来自或途经过去21天内从疫情中高风险调至低风险地区的教职员工,原则上要进行7天校外健康观察,期间合理安排1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申请返校,入校后继续进行7天自我健康管理。

  对于境外返沪的教职员工,在入境后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相关管控措施,持健康码绿码且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方可申请返校。

  对于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为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的教职员工,暂不安排返校报到,直至康复后1个月且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可以申请返校。

  注:高风险、中风险地区的界定可在“上海本地宝”中“全国各区疫情风险等级查询”查询实时信息。

  返校前,教职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坚持“每日一报”,教职工每日10点前,登陆学校健康安全管理系统,如实填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教职工符合健康要求的可以返校。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者,应及时就医,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凭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返校。对于因疫情防控原因未能按时返沪到校上班的教职员工,参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施支持保障措施的通知》有关精神,视作上班处理,学校需做好登记报告工作。对教师不能准时到岗上课的,学校应及时掌握情况,统筹协调,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

  返校途中,教职员工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擦拭清洁处理。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返校当日,教职工佩戴口罩,凭有效证件和健康码绿码进入校园,并接受体温检测。无法提供有效健康证明的教职工,需要在校外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方可返校。信息技术中心对接本市大数据中心,将健康码绑定校园卡,方便教职工进出校门时接受健康码查验。敦促尚未接入大数据中心的教职工补全信息,尽早接入。

  返校教职工如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将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社会服务单位人员安排。社会服务单位人员返沪返校执行和教职员工相同的工作要求。

  开学前,人事部门将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要求以及教职工返校要求通知到每一个教职工。

  三、教育教学工作安排

  学校9月7日期起安排夏季学期教学任务,9月28日,秋季学期开学。

  现场教学。所有教师均按照学校整体安排,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开始线下教学工作,并继续同步做好线上教学的资料完善工作,学校将在教室安装直、录播设备,供未能到校或医学隔离观察的学生线上学习。教务处将对后期的教学工作加强管理和跟踪,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疫情期间现场教学,要做好教学过程中的防控措施。学生进入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口罩。教师不在教室、实验室前后走动。每次授课前,做好话筒、键盘、鼠标等消毒工作。如不影响授课,建议教师佩戴口罩。保持教室环境整洁且始终保持通风,实验室除实验需要外应始终保持通风良好。正常教学必须严格按课表时间和指定教室、登记的实验室使用教学场所。学生座位相对固定并记录在案,便于追溯。座位宽裕的情况下,尽量分散坐,讲台前第一排尽量空出。疫情期间不办理非必要的教学场所的借用手续。若确需非教学时间使用,则教室和体育场所严格执行借用手续。进入实验室、图书馆等必须登记时间、姓名、座位号(或机位号、或设备号)等信息,做到可追溯。

  考试安排。9月10日起,分别安排2019-2020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补(缓)考,2019-2020秋季学期补(缓)考等各项考试。

  已毕业的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或参加其他课目补考的(约600余人),由教务处按有关防疫政策制定“一试一策”防控方案,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讨论决定。各学部(学院)在考前做好监考教师和考试学生的健康状况摸排工作,考试时间、地点、课目等排考信息由学校考试中心反馈给各学部(学院),体温异常或因疫情不能入校的师生不能参加监考或考试,学部(学院)将出现该类情况的师生名单在考试之前反馈至考试中心;考试期间,各学部(学院)必须安排专门巡考人员,负责紧急情况沟通、处理事宜;考前对考场环境开展全面消杀工作,打开所有门窗,确保清洁通风;配备满足考场所需的洗手液和消毒液,方便师生消毒使用;师生必须经过测量体温方能进入考场区域,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送医诊治;师生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考试当天配备专业医务工作人员和隔离室,一旦发现学生身体健康出现异常情况,由监考教师送至隔离室,开展后续诊治工作,且第一时间做好信息上报工作;考试结束后,对考场环境再次开展全面消杀工作。

  经学校同意的在校内举行的社会考试,由承接部门按有关防疫政策制定“一试一策”防控方案,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讨论决定。

  教学管理。开学后,学校的所有教学管理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全日制本专科的休学、复学、转专业、退学等管理工作,可按工作日正常时间办理,办理过程中,有需要到现场的,落实佩戴口罩、加强消毒、保持间隔距离等防控措施。新生入校后,教务处将安排指定时间进行网上选课,选课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网络、现场登记等途径,与教务处进行沟通和解决。

  教学场所安排。入学后采用线下教学为主,通过合理排课,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教室安排。教室安排坚持“尽量减少聚集、最小群体化”原则,开学前专题研究制定具体安排。实验室安排。合理安排实验计划,有序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运动场所安排。秋季开学后,继续开放室外运动场所;恢复开放室内体育馆和乒乓房、游泳池。疫情期间,校内体育运动活动场地,以体育教学为主,原则上不对社会开放。室内场馆课余采用限流、预约等措施,供师生进行体育活动。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安全间距,可不戴口罩。图书馆及其他公共空间安排。图书馆采取限流、预约等措施,保证学生阅览、自习需要的同时,控制在馆人数。图书馆各场所保持环境卫生,保持通风,定时消毒。恢复开放学生活动中心,实施限流、最小群体管理,保持环境卫生,保持通风,定时消毒。

  四、生活保障工作安排

  餐饮安排。开学后,食堂恢复正常营业,调整现有餐区桌椅布置形式,适当增加就餐座位数,并合理设置餐桌上挡板,保证学生在食堂就餐安全。疫情防控期间,食堂以套餐、点菜方式供餐,暂停自助餐供餐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套餐注意营养结构,清淡适口。食堂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依托高校团体采购平台加强应急储备,确保开学主副食品正常供应和价格稳定。鼓励学生打包分散就餐,鼓励教职工带饭,在办公室就餐。各级工会视情况配备微波炉、洗洁精、洗碗布等相应设施、物资。物业增加办公区域13:00后湿垃圾处理。

  鼓励有条件的校内超市供应盒饭,做好限流工作。加强外卖管理。在满足学生实际点餐需求和学校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具有标准化配送制度、人员、车辆、服装和内部管理的专业配送公司提供固定工作人员,实施专业管理。在学校东门内侧设置外卖取餐点,提供无接触式点、送餐服务。

  学生住宿安排。研究生安排校外宿舍进行安置。本专科、专升本、预科生、留学生利用校内宿舍解决。开学前,完成部分宿舍室内维修,改善室内环境。

  快递中心开放安排。校内快递中心开放,为师生提供服务。采用每天限时开放取件(每天上午11:00-14:00、17:00-20:00开放取件);预约取件(以短信形式分批通知师生取件);快递中心室内人数超过50人,实行限流措施,做到进出人数平衡。取件师生在室内外等候区域,保持安全间隔。

  生活服务设施恢复营业安排。校内生活服务设施有序开放,逐步恢复。秋季开学,首批教育超市、全家超市、学子超市、提供正餐和快餐及面包点心的餐饮商户、理发店、眼镜店、多媒体制作商户等恢复运营。其他商户(日用百货、文具、水果、咖啡饮料、电信、复印),视师生返校情况及生活需求,逐步恢复运营。

  五、防疫物资安排

  目前学校储备口罩33万余只,其他防疫物资(温度计、消毒液、防护面罩等)若干。在校门口和图书馆各安装海康体温筛查系统1套,在5号教学楼安装红外摄像测温仪1台,计划在食堂增加4套,由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该类设备的校准工作,确保体温测量设备正常工作,结果准确、有效。

  根据开学实际和疫情防控需要,学校安排资金用于开学后防疫物资采购工作,保证校内实际储备至少二周使用量的口罩(按照教职工每人2只/天、学生每人1只/天配备)、消毒水等防疫物资;配齐所有人员每日两次体温测量设备及相应消毒物品;同时,继续储备一定数量的一次性手套、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等。增加免洗洗手液储备数量。防疫物资由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储备管理。

  调整口罩发放办法。开学前,按现行办法发放;开学后,不再统一发放口罩,家庭困难学生或应急处置等按需领用;一线工作人员(后勤食堂、安保、物业、保洁等)按天到岗领取;面向师生的各类机关窗口部门按需领取,由部门申领。校内超市提供平价口罩,保证供应。

  学校采购部门保持防疫物资采购渠道畅通。

  六、开学前校园安全检查安排

  秋季开学前,保卫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开学前安全大排查。一查防火,查消防重点部位和安全防范提示。二查校园管理,做到安全管控不留死角。三查食品安全管理,重点查库存的主副食品、调料品保质期。四查实验室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五查公务车安全和检修工作,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提醒。六查校园汛期安全隐患。确保开学后校园安全。

  七、开学前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安排

  秋季开学前,后保处会同后服中心和物业公司,对校园开展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包括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所有场所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对校园广场水体等进行集中整治。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八、开学前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培训安排

  用好网络平台,做好线上宣传。充分发挥校园网,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以及易班等平台的宣传教育功能,对师生加强疫情防控相关法制法规、防控政策、防控指南,以及学校发布的各项疫情防治工作制度等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线上防疫健康知识普及,引导广大师生科学规范地做好疫情防控,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注重分类指导,开展线上培训。学工部、研工部做好对全体学生的防疫健康教育培训;各职能部处、学部学院负责组织对本部门、二级单位教职工的防疫健康教育培训;后保处、保卫处、后勤公司等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外包项目人员的防疫健康教育培训;国交处、国交学院注重加强对境外师生的防疫健康教育培训,确保工作成效。

  丰富培训内容,力求培训实效。宣传部注重收集国家主流媒体的防控专题节目、视频等,在校内电子屏、校园网微视频、抖音等视频号进行宣传发布。师生防控知识培训应涵盖个人卫生防护、健康生活方式、复学健康要求、上课卫生要求、进餐卫生要求、返校途中安全防护、心理健康维护等内容。除防疫知识和生命健康教育外,要以“关爱、引导”为重点,将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将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和感恩担当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主题班会等形式,书记、校长上2020新学年疫情防控开学第一课。

  九、开学后加强日常管理

  正式开学返校后,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实行控制性管理。

  全校师生继续做好“每日一报”工作。人事处负责教职工申报督促检查,学生处负责学生申报督促检查,做到申报及时、数据准确。本专科、研究生、留学生数据由学生工作专班组(学生处)收集,学生处指定专人每日上午(11点左右)报送。教职工数据(含外聘员工)由教师工作专班组(人事处)收集,人事处指定专人每日上午(11点左右)报送。由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组群(两办主任)审核。每日12点前,报上级部门(上海市教育系统疫情上报系统和指定邮箱ch@shec.edu.cn)。

  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等。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学校卫生室加强流感等秋冬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准备工作。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将疫情防控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加强聚集性活动管理。开学后,原则上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开放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引导学生走出宿舍,分散学习、分散活动,通过限流、预约等措施,合理设置公共空间人员密集度,避免公共空间人员过度集中。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以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等活动。

  教职工管理。教师招聘工作。人事处实施岗位公开招聘,主要通过网上组织,如需开展线下现场报名、笔试、面试活动,切实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相关调整事项要及时以适当形式告知考生并向社会公告。

  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平台选用、课程建设、过程监管和质量考核等工作。

  教职工在校期间应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通风、人员非密集区域可不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清洁,保持社交安全距离,每天应自行测量体温并做好每日一报。

  教职工出差离沪,按照现行办法实施审批。

  学生管理。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在校期间,允许学生出校园,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进出管理规定。学校各二级学部(学院)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做好参加实习实践学生的活动管理。学生尽量减少出校,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确需离校外出,应至少提前12小时向辅导员报告,填报OA系统,经学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审批同意,报备学校后,方可离校,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学生每天自行做好早晚体温测量,做好“日报告”,如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立即报告辅导员,并须服从学校有关规定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学生在校期间应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通风、人员非密集区域可不佩戴口罩,参加体育课不佩戴口罩。

  对因各种原因未返校的学生,要加强关心和指导。

  外籍师生管理。按照中外教师和学生趋同管理的原则,做好留校的外籍师生(含校外住宿)管理工作,日常管理措施和口罩等防控物资配备执行国内师生统一标准。要精准动态掌握每一个外教、留学生和交流师生员工的动向,尤其是境外的人员情况。疫情期间,外国留学生事务办公室要关心、提醒境外外籍师生(含校外住宿)做好个人健康安全管理。因特殊情况返沪的,应按照国家和本市要求,在配合完成健康申报、14天集中隔离观察及核酸检测为阴性之后,方可申请返校。如有调整以本市发布最新要求为准。未经学校通知不得擅自返校,未达到返沪隔离标准不得擅自返校。

  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学生老生于2020年9月12日开学报到,分期分批返教学点报到。新生到校在明年3月,具体到校日期视实际情况另行通知。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各学习站点在9月6日前提交本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安排方案,包括时间、课程、教师、学生人数等内容。

  2020(春)季学期非毕业班期末统考时间为2020年9月12日。非统考由各学习站点自行安排,并于9月12日前结束。制定“一试一策”防疫预案。

  普陀校区的疫情防控严格按照上海市经济与管理学校颁布的疫情防控要求执行。

  秋季开学以后,所有非学历教育活动和非学历培训项目不得在金海路校区内进行。未经学校批准,不开展线下培训项目。

  学生招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21届毕业生线上生涯活动月系列活动,端正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正确定位,务实就业。积极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引进重点大型企业专场云宣讲、云面试,提升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开发线上就业事务办理系统,让毕业生无接触顺利办理业务,提升服务效率。根据需要,按照防疫要求,适时举办小型专场线下招聘面试会。持续运行二工大线上招聘平台、企业招聘不断线、岗位天天有更新。加大对毕业班辅导员和专业负责人就业专项能力培训。

  十、开学后加强校门出入管理

  继续实施一门进出。继续关闭学校东门,保留金海路校门(北门)作为学校唯一进出通道;加强金海路大门卡口管理,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经金海路大门西侧卡口通行。做好特殊情况下学校出入口分时段开放或应急封闭预案。根据开学后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配置室外箱式智能体温测试设备设施基础上,在金海路校门附近设置留观区域,配足防疫物资,及时隔离体温异常人员;设置机动车辆短时下客区域,优化通行效率与秩序。

  继续严格检查落实安保人员身体健康管理,督促安保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安保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立即离岗,及时做好隔离和疫情排查,杜绝“带病”上岗。对安保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和复学工作培训,要求安保严格岗位值守和防疫工作规范,文明用语,坚守原则,佩戴口罩、手套,掌握与熟悉扫描仪、额温计、刷校园卡等流程及消毒剂使用方法。与属地政府、公安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处置意外突发情况。

  严格校门出入管理。教职工进校,应做好个人防护,在校门口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刷校园卡、出示当日绿色“随申码”或“健康码”,得到许可后进入校园。

  学生进校时应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刷校园卡(出示学生证)、出示当日绿色“随申码”或“健康码”,得到许可后进入校园。

  驻校社会服务单位人员,办理临时卡,进校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出示临时卡,出示当日绿色“随申码”或“健康码”,接受身份核验和体温测量,得到许可后进入校园。

  临时进校的外单位人员,至少提前一天向校内相关部门申请,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入校,进校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出示绿色“随申码”或“健康码”,接受身份核验和体温测量,得到许可后进入校园。

  校园快递中心合作单位配送的人员、车辆经提前申请、批准后,按照门岗要求出示当日绿色“随申码”或“健康码”,测量体温正常后可以入校,并尽快离校。

  社会外卖人员不得进校。但允许具有标准化配送制度、人员、车辆、服装和内部管理的专业配送公司提供固定工作人员,在学校东门内侧设置外卖取餐点,提供无接触式点、送餐服务。固定工作人员办理校内临时卡,按驻校社会服务单位人员进出办法进出校门。

  其余零星社会车辆、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入校。

  十一、开学后重点区域及人员防控措施

  卫生所防控措施。学校卫生所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接诊发热或有疑似症状者,但需做好隔离、转诊和记录工作。加强校医院消毒,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具体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可参照专业防控工作要求。

  食堂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堂延长供餐时间,通过错峰、错时避免集中就餐,并做好人流现场管控工作。人员进出食堂,需要测温,合格者进入。排队、点菜时,建议佩戴口罩。实行进出门分离方式(民族风味餐厅除外)。食堂入口分“堂食”、“打包”两列排队等候,保持排队安全间距。鼓励师生自备餐具打包分散进食。食堂试点提供预约点餐服务。

  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做好各项工作,落实餐饮服务各环节。严格执行烹饪食品的温度和时间标准,需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冷荤凉菜、蛋糕裱花和生食海产品等品种的供应。

  食堂公共区域空调加强清洗消毒,注意开窗通风,每日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门把手、食堂地面、餐桌餐椅、饮水机水龙头和工作台面使用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消毒2-3次。食堂后厨按食品安全标准增加消毒、清洁频次。加强食堂员工实名晨检,下午增加1次体温检测。食堂员工佩戴口罩、手套开展工作。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增加日常清洗频次。

  餐余垃圾及时清理和收集。

  学生宿舍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学生宿舍(包括校外金羽公寓)实施封闭式管理,进行严格出入登记、体温检测和晚点名制度。

  小高层集中浴室采用限流措施,按2个龙头1个学生标准管控,由宿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楼道、盥洗室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可用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有效氯(溴)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每天擦拭两遍,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其他公共使用的物品和设施也应按照要求消毒。按照住宿规模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体温计、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向学生提供个人消毒及防护宣传品,督促学生每日进行自我卫生消毒和早晚两次体温测量。寝室应建立健康观察与报病制度,做好通风和卫生整洁,寝室设立寝室长负责室友健康观察与报病工作,并做好晚点名工作。

  公寓式学生宿舍,引导学生单元内使用公共卫生间时佩戴口罩;单元之间,非必要不串门或减少串门。

  小高层宿舍(筒子楼)底层集中浴室采用限流措施,按2个龙头1个学生标准管控,由宿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校内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等)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行政办公场所、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公共实训室等共用空间,在醒目区域放置免洗手消毒液,空调系统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注意保持通风。同时,通过预约等限流等措施,有序控制场地内人数。学校行政办公应尽量使用信息化手段,有纸质文件填写或传递区域,配备免洗洗手液。

  做好公共场所消毒工作。每日定时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可用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有效氯(溴)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公用电话机、键盘等个人办公物品注意清洁消毒,用完洗手。校内公用教学设备、ATM机等高频接触类设备,安排专人,每日75%酒精擦拭消毒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至四次。

  公务用车防控措施。校公务用车必须配备体温测量仪、口罩、免洗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控物资。公务车驾驶员工作期间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公务车每次使用完毕后,车内及门把手用75%酒精或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或者500mg/L的有效氯(溴)喷洒消毒,门窗关闭后保持30分钟。

  保洁卫生人员防控措施。物业公司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体温不超过37.3℃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厕所卫生防控措施。学校厕所由物业公司设专人管理。落实厕所保洁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面及时清洗,做好包括水龙头、门把手等重点部位在内的消毒工作,增加冲洗和消毒的频率。厕所洗手设施确保功能正常。

  加强垃圾处置管理。普通师生员工(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使用的口罩、手套应投放到“干垃圾桶”内。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师生员工,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丢入“干垃圾桶”。医院(卫生室)和隔离观察场所产生的垃圾应收集到专用垃圾袋内,每袋转载量不超过袋容量的3/4,扎紧袋口后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含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等。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做好医疗废物垃圾的处理。

  十二、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易发多发,会对疫情防控造成叠加影响。学校将根据上级的安排,关注秋冬季传染病与新冠肺炎可能形成的叠加效应,以自愿接受为原则,开展在校学生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鼓励学生接种流感疫苗,学校卫生所配合卫生防疫机构做好学生接种流感疫苗相关的准备工作。

  十三、应急处置工作

  充分依靠联防联控机制。学校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学生工作、教师工作、教学工作、物资供应、治安保卫、后勤保障及医疗防治等工作组(专班),由分管校领导兼任组长。学校与曹路镇防控办、浦东新区防控办、浦东新区卫健委、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定点医院)、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已经形成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秋季开学期间,进一步巩固联动机制,确保快速反应,快速诊治。

  在校师生如有发热情况,由校卫生所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和处置情况报送市教委,同时报学校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组,校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组将相关信息和处置情况报送曹路镇防控办。在校师生如有发热情况诊治,送往学校定点医院公利医院,联系发热门诊负责人,联系预保科核酸检测联系人。浦东新区卫健委审核核酸检测报告。如有疑似、确诊人员信息,学校第一时间向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报送相关信息。

  发热师生在核酸检测报告没有出来之前,需校外隔离。如学校校外隔离点不能解决的,需区里安排校外集中隔离点的,将相关信息提前报送镇防控办,镇防控办报新区防控办,由新区统一安排。

  校内有社会考试,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专业医生到校。

  扩大隔离空间,配足防疫物资。学校目前有校内隔离空间20间(河南学生公寓1号门栋),与校内其他功能区域分离,作为校内留观区及临时隔离观察区,按标准配置隔离人员所需的防护生活用品,并安排专人做好相关的服务保障工作。开学后,将19号3楼作为备用隔离空间。

  学校另有校外隔离空间(曹路民雨路333弄如家酒店)协议保底房间20间。秋季开学后,考虑到随着航班限制逐步放开,可能会面临校外健康管理场所紧张的局面,需要提前谋划,做好应对。拟争取扩大校外隔离空间,协议保底房间扩大至40间,作为学校主要健康管理空间。同时,充分利用联防联控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新区集中隔离点资源,为应对开学后意外事件做好准备。

  调整发热应急处置流程。师生员工在校期间出现发热等症状,第一时间送至校医院(医务室)留观区域,用“腋下水银温度计”等设备进行第二次测量,体温检测仍≥37.3℃,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医疗机构检查结果暂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需医学观察的,学校要联系地方疾控部门安排专门隔离观察场所或在学校校外隔离观察场所或自行居家进行隔离。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情况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防控策略,立即启动包括校内各部门的防控工作联动机制的应急响应,隔离病例相关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并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性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必要时学校依照有关规定采取班级或全校局部或全部停课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积极为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及时与家属沟通。

  如在校门口发现发热等症状,师生员工应在临时等候区域临时留观,用“腋下水银温度计”等设备进行第二次测量,体温检测仍≥37.3℃,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医疗机构检查结果暂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需医学观察的学校要联系地方疾控部门安排专门隔离观察场所或在学校校外隔离观察场所或自行居家进行隔离。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待康复后方可返校。同时积极为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及时与家属沟通。

  十四、关爱特殊人群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学生和境外教师,安排专人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情况,做到一人一策和点对点的联系。对于因病缺勤的师生员工,加强健康排查和报送工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对全体师生要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要开设心理咨询的服务热线,切实缓解因长时间未到校集中学习、生活、学校教育教学调整变化以及相对严格的校园疫情管控对师生造成的影响。

  做好滞留境外教职工的防疫工作和相关安排。目前,学校8名教职工在境外,在满足相应的隔离和检查要求后,持健康码绿码,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学校准予其返校。加强困难学生的帮扶,对于因故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继续开展在线教学,做好居家学习和防疫指导,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及时发放困难补助给两个群体,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给予更多的帮助。

  十五、心理健康干预工作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切实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学工部会同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各学部院等相关单位,做好学生信息的动态了解和监测,准确把握在校学生和准备返校学生的受疫情影响状况及心理状况,尤其关注中高风险地区学生的具体信息。指导辅导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统计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普及应激反应知识,提供心理援助信息和援助渠道。

  依据校情,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重点关注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原来就存在一些基础性心理问题、服用精神障碍类药物、具有易感个性基础的学生,做好此类学生的信息把握,充分发挥心理危机五级体系的功能,在学生本人无法调节的情况下,由心理委员进行同辈辅导,辅导员做好情绪安抚,心理专员提供心理疏导,心理中心做好心理咨询,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对于来自疫区的学生及住院、隔离观察学生及其密切接触者,要通过宣传教育,避免产生歧视。

  加大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微信、易班等各种渠道向我校师生、学生家长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推送。加强大学生对疫情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引导大学生理性、平和地看待疫情。安排好心理咨询室值班人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在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下公布值班时间、联系方式,预约途径等,进行心理援助。对于住院、隔离观察师生及密切接触者,原则上避免面询,可通过电话、视频、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对于持有健康码的师生,可适当进行面对面的咨询,需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及督导,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发挥危机干预五级网络机制,做到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学生层面,鼓励各班心理委员、寝室长、班干部等做好班级学生的信息监测,及时向辅导员报告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朋辈支持。教师层面,各学部院辅导员、心理专员利用本学部院朋辈分站、班级群、网络平台等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心理中心对朋辈总站、学部院等进行指导,并提供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高危人群的重点研判和干预。对所有参与应急心理干预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关心和支持。

  十六、舆论宣传和舆情监测工作

  加强舆论引导。倡导师生通过“学习强国”、校园网、官微等校内外媒体平台,学习中央、上海市及教育系统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决策部署和要求,鼓舞全校师生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合力战“疫”、共克时艰。积极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及时通过主页和官微发布学校各类通知以及相关信息,并通过学校宣传工作系统做好推广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运用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让每位师生员工从思想上重视,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对师生加强疫情防控相关法制法规、防控政策,以及学校发布的各项疫情防治工作制度等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各项规定,科学规范地做好疫情防控。利用新媒体大力普及疫情科学防控知识,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应对,增强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加强典型报道。要宣传报道学校落细落小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举措和积极作为,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报送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的新闻素材,以及本单位本部门在认真贯彻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中的特色亮点、温馨故事和典型人物。报送素材须生动反映一线情况,有故事、有细节、有特色。如:全面精细排摸,细致服务管理,贴心心理疏导,学习、生活指导,特色思政工作、人文关怀等;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等。报送稿件将择优在校园网主页、学校官微等校内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由宣传部向新闻媒体推荐。

  加强舆情监测。关注师生言论和思想动态,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加强舆情监测和舆情研判,提醒广大师生员工不轻信非官方信息,保持健康心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如有突发情况,各单位和个人应第一时间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及时妥善处置舆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学校按可操作、可落实、可接受原则出台实施政策和工作措施,尽可能降低舆情发生的几率,不给负面舆情提供土壤。一旦发生舆情,快速反应、科学研判、果断处置、稳妥回应。按照线上问题线下解决的思路,坚决避免舆情的爆燃和跨校网上串联,舆情一旦超出学校的处理能力,第一时间及时上报,借势借力,协同应对化解舆情的风险,共同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十七、其他事项

  学校将根据上级最新要求,及时完善2020年秋季开学方案。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