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信息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栏目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九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行政工作报告

  深化改革  突破提升  持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长     

   

  各位代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九届教代会暨第十三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今天召开了,下面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报告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上次教代会以来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第二部分  当前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第一部分  上次教代会以来学校主要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学校按照构建具有二工大特色的大学质量文化、办讲质量大学的要求,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关键一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结合不忘初心 忘记使命主题教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守正出新,学校各方面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的梦想。2019年,前期校所合作的先手棋效应充分显现。由于学校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校所合作的扎实推进,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迎来了重要机遇。119日,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专家对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对学校“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通过校所合作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以及“工程导入”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具备了扎实的工作基础。

  (二)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先手棋开篇布局

  2019年是耕耘的一年、收获的一年,也是奋斗的一年、播种的一年。学校今天的发展是下好先手棋的结果,学校未来的发展也需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下好先手棋。学校根据科改25,优化了科研管理体系,为学校科研与学科建设扫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广大教师乐于科研、勤于科研、善于科研。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启动,机械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认证申请,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获得受理。机械工程、网络工程、产品设计、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申报“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在空间建设方面,金海路校区二期半项目、三期项目、学部学院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扎实推进。二期半项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正式立项。设计方案已基本定稿,完成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并通过专家审批。三期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等工作,设计方案已通过浦东新区规划部门前置审批。文理学部楼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应用艺术设计学院楼项目扎实推进。在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修订了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顺利换届,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获批成立,学校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持续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创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依法治校工作得到评估专家组肯定和认可。

  (三)生源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学校的永恒使命。2019年,学校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掌握职业技能、崇尚职业信用、彰显职业特色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在更高的起点上、更深的内涵上得到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竞争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1.生源质量持续向好

  2019年,学校录取研究生120人(含与研究所联合培养20人),比2018年增长16.5%,招生计划完成率达100%。本专科共录取新生3709人(其中留学生52人)。秋季本科录取生源中,超一本分数线人数为1358人,占秋季本科录取数总数58.5%。通过秋季高考录取的专科学生中,有273人高考分数超过本科线,占比达71.28%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

  2019年,学校推进实施上海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深化“工程导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十三五”期间内涵建设重大项目“智能制造工厂”,入选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2019级本专科人才培养计划全面修订,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体系各环节,为学生走向社会经受各种考验筑起坚实的“承重墙”。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实施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和学业领航员计划,学业支持中心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升学和考研人数持续攀升。工科类专业按《华盛顿协议》工程认证标准设置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并在培养计划中落实。第一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顺利通过验收。学校与浦东新区教育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模式创新,提升培养质量。在继续教育方面,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努力拓展非学历教育与培训项目。

  3.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不断加强

  2019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统计学、汉语国际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获批,高职类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新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航空维修方向)获批。立项高职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全英语课程3门、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3项、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立项课程思政项目94项、校级在线课程16门、校重点课程60门、校精品课程18门、校全英语课程15门,引进在线课程29门。64门课程实施“教考分离”,56门课程启动题(卷)库建设,42门课程采用信息化云阅卷,实现随时随地网上阅卷,自动统分、自动分析、自动生成课程考试质量报告。10余门课程开展“过程考核”试点。全校面向留学生开设的全英语课程达70门,市级留学生英语示范课程达5门,在建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达6门。数据显示,2018-2019学年大一至大三在校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1%87%85%,均高于同类院校。

  4.学生发展与就业促进工作成效显著

  2019年,学校2个项目入选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研究生)一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1项。本专科学生在42个校外学科竞赛、38个校内学科竞赛中,获奖214项,其中全国性奖项97个,获奖学生491人次。工学部学生荣获201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这是我校学生在该赛事中连续第二次获奖。学校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6项。获市级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153名志愿者服务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正式上岗人数继续位列上海高校前列。学校蝉联进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30名学生获得德国手工业协会数控技师、德国焊接协会手工电弧焊、德国手工业协会Train The Student等多项证书。

  面对经济下行对就业工作造成的压力,学校加强“政产学”联动,拓宽就业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参与度,推动高质量就业。2019年,学校毕业生达3494人,其中研究生56人、本科生2509人,专科(高职)生929人。截至20191220日,全校总体就业率96.37%,其中研究生就业率100%,本科生就业率95.54%,专科(高职)就业率98.39%

  (四)科研产业工作稳中有进

  2019年,学校纵向科研项目立项27项,经费733万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白跃伟、王景伟、张承龙(非第一单位)),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高美娜),青年基金项目3项(汪玲玲、杨晓贤、王鹏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孟琪)。横向项目立项142项,到账经费1696万元。白跃伟教授、王景伟教授、谭文安教授领衔的项目分别进入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复评公示环节。获得专利授权95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42项,外观设计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登记27项。专利申请155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实用新型31项,外观设计12项。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获上海市科委批准立项,市科委3年资助经费270万元,浦东科委配套270万元,项目总金额540万元。学校入选上海市大学科技园培育工程。学校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揭牌。学校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典型案例。关杰、王利军、何成、汪志锋、杨敬辉、陈胜文等老师在解决长三角企业技术难题的过程中,展示了学校的良好形象。技术经纪人队伍增加至39名。知识服务团队签订政府和企业横向项目1300余万元。其中,周明远教授相关专利转让合同金额两百万元,汪志锋教授的项目500余万元。

  (五)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2019年引进录用81人(含一名东方学者),教职工总量1120人,达到历史高点。8名教师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1名教师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4名教师晋升中级专业技术岗位。99名教师进行了岗位定级,186名教师取得双师型资格。入库兼职主讲教师285人,兼职实践教育教师50人,兼职教授51人。772名教师进入教学团队,遴选确定20个校级教学团队、55个院级教学团队。26名教师获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16名教师获上海市教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计划资助。

  于伟教授获得2019年宝钢优秀教师奖。郝皓、解丽丽、罗兵、王雪俏、王永章、胡蕾等6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400余人次参加校外各类进修及学术、教学会议。59人次获得海外职业行业资格证书26项,51人次获得海外机构资质认证。有14名教师及合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学校聘任研究生导师规模达131人。

  (六)国际化战略深入实施

  2019年,学校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校和机构,新缔结协议27个。同时,对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分类和梳理。目前,学校已与36个国家和地区,150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新开拓学生海外项目13项,合计开展实施学生海外项目65,参与学生366人。

  昆士兰学院四期延长办学获批。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申报筹备工作有序推进。2019年全球合作伙伴周成功举办,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27个高校和企业,47名代表参会。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共计实施111个团组,342人次,其中直接从事教学科研的团组为67个团组,179人次,占比52.3%。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数达9个,涉及工学部、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新申报Erasmus+项目5项,2项获批。在建欧盟项目4项,立项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2项。

  (七)管理服务工作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1.财务管理不断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高

  2018年,学校事业支出总计61966.88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30229.16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1089.72万元。2019年度,学校财政补助收入年初预算数37060万元,调整后预算数43449.92万元,增加6389.92万元,增幅 17.24%,增量主要用于学校内涵建设。学校年初预算总收入53094.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7060万元、教育事业收入15834.8万元、其他收入200万元。截至20191127日,2019年学校实际总收入已达59845.08万元。20194月初,上海市财政局、市教育委员会安排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我校2018年度部门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对我校经济运行和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2.信息化与图书档案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9年,建设了3间智慧教室,4间教室增设了录播功能。教师在智慧教室上课的同时,录制教学视频,建设线上课程,提升授课效率。完成数据中心存储及计算资源的扩容工程,加强数据安全建设。学校新行政办公系统上线投入使用,提高了行政办公效率。

  图书馆楼道走廊、自习室等区域设置专题书架,重新排布整理图书14000余册。全校图书借阅量达42293册,相比2018年的34422册,增长近23%“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接待量超7000人次,其中校内超5000人次,校外近2000人次,接待单位累计超过60家。依托第九届读书周和第十三届服务月,举办经典诗文朗读大赛、汉风石韵——金石传拓艺术展、陈云与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展等阅读推广活动。继续加强学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为学校60周年校庆打下扎实基础。

  3.师生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教职工收入随学校事业发展稳步增长。学校顺利完成了闸北校区房屋回收和有关征地工作。对金海路校区12处商铺开展了新一轮招投标,签订8个电信基站合同,提升了校园通信质量。实施“室外网球场顶棚灾害抢修”等重大隐患修缮114项。由生乐物业服务公司主营的“校园乐中心”通过招投标引入学校,提高了快递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更新食堂碗筷现场消毒取用设备,确保餐饮食品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实验室安全准入机制,1.2万余名学生通过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学习和考试。新增固定资产2746台(件),增值3330万元,新增低值易耗品入账1602万元。1435名师生奉献爱心,无偿献血,其中教师20名,为历年最高。教工体检率则继续保持在90%以上。

  金海路校区北门、东门分别加装人脸识别高清摄像机,与公安机关联动加强出入口管理。学校周界地区围墙、部分门体进行翻修,加高加固,提高安全水平。全面展开金海路校区车辆收费管理工作,校内交通安全环境不断优化。2019年学校共送兵78人,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征兵任务,获评2018年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部分  当前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明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学校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上海正在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加快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奋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我们的最大机遇,是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发展方向与时代要求高度一致。我们的最大挑战,是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还不够强、影响还不够大。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有清醒的认识。

  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认证工作成效尚未充分显现,“金专”金课建设还有待加强,拳头专业、精品课程数量不多、影响力有限。新开课程和优质课程资源不足,课程可选择性与学生期待相比还有差距。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尚不够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队伍建设方面,专任教师总量还需要进一步充实,部分专业生师比较高。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高水平专业负责人不足,理实一体化师资力量较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人员较少。

  在科研产业方面,科研氛围不浓,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有纵向项目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的比重仅为3.07%,横向项目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仅为9.94%,有科研经费的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仅为13.0%。整体科研水平低、单兵作战较多,人员分散、协同不够。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解决行业企业重大关键难题方面能力较弱。

  在管理服务方面,部分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把学校顶层设计落地、落实、落细的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发展要求。信息化建设对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支撑力度还不理想,师生获得感还不够强。

  上述问题的存在,根本上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包括干部与骨

  干两方面。有的干部只唯上、只唯书,不唯实,缺乏担当精神、实干精神,思想认识水平不高。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规划未来、策划协调、组织实施的能力不高。有的教师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缺乏情怀与担当,自我革命、分析综合、发现机会、交流整合、团队合作、攻坚克难的能力不足,缺乏持之以恒精神。

  (二)2020年学校主要工作任务

  2020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学校将迎来建校60周年,也将在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谋划下一个五年的改革发展。2020年,学校将用好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校党委领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对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及十三五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落实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进一步凝练特色,明确发展方向。

  2.持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

  加强四合一团队建设,增强学科实力,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相关学位点拓展和本专科专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优势学科为抓手,带动相关学科群建设,组建跨学科团队,提升整体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深入推进实施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项目。继续加强校所合作、校企合作,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持续提高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继续做好科研与产业化工作

  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优

  化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优化科研产业工作服务保障体系。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纽带,组织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服务团队,通过协同公关解决行业企业重大需求问题。以曙光研究院为平台,通过全方位培训、学术沙龙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4.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落实工作,完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一流特色本科专业和一流高职学院建设。继续做好专业认证工作,加强“金专”金课建设。加大教学成果培育和建设力度,为下一轮市级教学成果奖评奖打下基础。推进校级、市级、国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设虚拟仿真项目,参与世界技能大赛部分项目的选手培育工作。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优化二级教学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继续做好督导工作。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扩大课程思政改革覆盖面,提升劳模文化育人的能级和水平。控制和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进一步加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薪酬、考核、培养、职称评聘等制度,引进与培育并举,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项目和平台。进一步加强对目前现有的电子废弃物、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逆向物流、产品设计等平台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平台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将平台建设与队伍建设有机融合,突出学科交叉、团队协作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区域、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多方协同办学机制,积极开展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争取外部资源,拓展办学空间。

  6.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与能级

  继续加强和深化昆士兰学院、中美BC项目合作。进一步积极倡导、拓宽渠道资源、拓展项目,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境)外进行访学、进修、培训,取得国际公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推动更多教师开设全英课程。继续扩大学生海外学习、实习规模,提升运行质量。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籍教师、海外名师和外籍专家等,扩大专业覆盖面。继续做好学校作为中方合作方的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学申报筹备工作。

  7.提升管理保障服务水平

  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快校园基本建设步伐,全力争取2020年上半年金海路校区2.5期项目开工,2020年下半年金海路校区3期项目开工。进一步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实施安保社会化,提升安保工作整体水平。做好房屋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设施设备利用效率。改善教室多媒体设备条件,整修公共教室休息室、有关学部学院教师办公室。进一步优化校园快递中心运行机制,更好地服务师生,美化校园环境。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8.做好60周年校庆工作

  深入分析学校60年以来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办学成就并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爱校荣校热情,营造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良好氛围。广泛联系校友,发挥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进一步提升校友工作水平。筹办好庆祝建校6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

   

  各位代表,经过近60年的改革发展,学校已经站上了新的更高起点。学校的发展为了广大师生员工,推动学校新的更大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教职员工为学校发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要坚定信心、坚守定位、坚持创新,按照构建具有二工大特色的大学质量文化要求,办讲质量的大学,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建校60周年,共同开创学校发展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Copyright©2019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